祝贺杨婷、牟焱滟同学!
新春逢新喜!学校两位本科生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
是什么论文呀?好想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2021级“法学+刑事科学技术"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本科生杨婷、牟焱滟同学在刑事侦查学院教授黄锐的指导下,于今年年初在SCI收录期刊《New Journal of Chemistry》发表论文《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 carbon nanomaterials in illicit drug detection》(《新型碳纳米材料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该期刊属于中科院学科分区3区,由以出版原创、高质量文章闻名的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为化学或其他科学学科开辟了新的方向。这是近年来我校在新时代背景下、于政法院校新工科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中获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好棒啊!
论文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呢?跟我们一同去看吧~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 carbon nanomaterials in illicit drug detection》(《新型碳纳米材料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综述了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发展以及这些材料结合各种传感技术在毒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具体介绍了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毒品识别的机理,以及新型碳纳米材料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比较总结了三种碳纳米材料在毒品检测领域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以推进毒品检测作为禁毒工作链条中的第一环节,从犯罪现场侦破和公共安全的角度总结了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功能优化和发展方向。
如何成为一名“法”“技”兼修的新文科人才?学校是怎么探索“法律+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我们抢先看。
01
把握机遇
成为一名“法”“技”兼修的新文科人才
论文研究成果的背后凝聚着作者与指导老师的点滴汗水。谈到论文的发表过程,杨婷和牟焱滟同学表示,对相关文献的大量阅读与合理运用成为了撰写这篇论文的良好奠基。同时,为了发表地道的英文原版论文,她们在创作过程中借助查阅资料,克服了诸多语言习惯差异等方面的困难。反复修订文章的过程也培养了她们团队合作、谦虚真诚的品质,正如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陈如超教授所言,“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科学和真理面前,唯有秉持谦逊与敬畏精神,同时增强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以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才能探索自然与社会的奥秘。
当得知她们在外刊发表论文时,同学也由衷为她们感到自豪,这不仅属于科研团队的荣誉,更是整个专业师生引以为傲的成就。同属于“法学+刑事科学技术"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学生认为该培养项目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机遇和思维的拓展。刑事科学技术为其提供了科研研究的平台,而法学的理论知识学习也培养了他们深厚的法学素养。通过法学的理论知识、语言能力与刑科的技术知识、实践能力的结合,修习这一文理兼修的专业有助于培育思维更加全面、个人能力超群的新文科学子。
02
引导帮带
不断探索“法律+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论文指导老师黄锐教授围绕智慧司法、科技禁毒的方向,专注“证据科技”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致力于传统物证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在潜指印多维信息识别、毒物毒品检测分析等物证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指导学生共发表C类以上论文15篇,其中B类论文2篇,A类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同时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重庆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若干(自科类),指导本科生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主持多项校级学生项目。
黄锐教授表示,“‘法律+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探索的方向。从2013年开始,我每年都邀请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以及现在‘法学+刑事科学技术’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下简称法刑)的新生进入实验室,以理工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其进行科研实践指导和科学素质培养。过程中,我们以老师为引导、高年级同学进行传帮带教学,逐渐形成以本科生为主体的科研团队。”
黄锐教授指出,学校和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支持和专业上的指导,我们教师团队也在互相支持和建设。平时通过例会进行文献学习、分小组讨论指导实践,通过传帮带进行科研实验,引领学生走进科学研究的环境,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养,给本科同学更多的科研锻炼。
黄锐教授认为,“法刑的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我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极大地释放了我校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方向的学术潜力。所以我们在三年前就开始与国内的一些一流团队,包括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合作,并将我们的研究触角往当今社会的敏感之处、司法实践的忽略之处延伸,比如科技禁毒、毒品性质评价等方向。这些交叉领域的研究与合作,为我们学生打开了新的视野。”
03
敢为人先
文科与工科交叉融合硕果频出
谈及设立“法学+刑事科学技术"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初衷时,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院长张翠玲教授表示,该专业设立的大背景是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同时这也是重庆市教委和西南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基于此,我校第一时间申报了“法学+刑事科学技术”双学位项目。该项目以我校深厚的法学底蕴为依托,融入刑事侦查学院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与工科交叉融合,旨在培养法学和刑事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同学们经过四年时间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将同时具备法学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知识,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法刑双学位的学习给该专业的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教授陈如超表示,法刑专业学生应当在法学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之间找到知识的结合点。学生们需要博观约取,既要宽基础,又要有所专精,于兴趣之中,术业有专攻。同学们应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两个专业的综合素质,通过融合贯通的学习,把法学思维素养与工科的创新能力更深层次地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新文科人才。
黄锐教授表示,老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设定具体的目标,或者给他们指定方向,而是老师能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垫脚石,让他们在心里种下创新突破和服务社会的种子,使其所学专业为社会所用,让他们在科研锻炼当中,培养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素养,开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增强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围绕着国家的需要和目标,始终秉持着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价值方向,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既体现了我们学校“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方针,也能够体现我们刑事侦查学院“德法兼备,法技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和模式。
耕耘必有收获,恭喜刑事侦查学院师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立春之际
愿西政人心中有光
不负春光
继续奋斗前行
推荐阅读
1.入选!
素材来源:西政网
记者:安鑫
通讯员:杜欣仪 李哲 郑克迪
编辑:杨倩
素材审核:梁坤